最近搜索
  • 量化融合
  • 新聞資訊
  • 新聞資訊
  • 福建廈門
  • 廈門盛初網絡

市場新聞

科技創新引領,中國未來15年五大戰略路徑之一

時間: 2021-10-28 20:52:01
來源 原創
導讀


我相信在5個戰略的推動下,中國2035年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2035年,中國的人均GDP將達到25000美元以上,中國GDP總量會達到30多萬億美元。中國將進入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高收入人群。




本文整理自2021年9月25日黃奇帆在第六屆復旦大學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的發言。在發言中,他詳細分析了未來15年,中國五個新的戰略路徑的變化,在此分享給大家。

以下為演講全文

我今天就十四五到2035年期間,今后的15年中國的發展戰略路徑的選擇做一個演講。

從今年開始,中國進入第二個100年,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發展階段。今后15年,是我們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大變局的15年,也是我們百年未有大變局,發展最為關鍵的15年。

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中國的發展戰略會出現什么樣變化?我認為會有5個新的戰略路徑變化。

一、以內循環為主體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推出

1949年10月1號開始到2050年這100年的發展,大體上分為三個戰略循環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49年底到80年代初,中國當時限于帝國主義的封鎖,這30多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內循環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從80年代開始改革開放一直到2012年十八大前的30多年,中國進入了一個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以外循環為主的階段,充分運用國際資源國際市場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積累財富、積累動力。第三階段是從十八大以后、包括現在直到未來2050年期間,中國進入了一個以內循環為主的國際國內雙循環階段。這個階段的戰略與以前的戰略相比,在內循環方面會出現5個變化。

一是能源、糧食自主自立,工業制造自主自強。中國發展會從能源、糧食更加安全的角度,形成一個以國內的能源和糧食自主自立的經濟循環體系。同時,在工業方面也會形成一個自主自強的工業制造體系。

二是我們的國民經濟依賴世界市場的程度將會有所減少。在以外循環為主的時候,中國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最高達到65%左右。最近這些年來,比重有所下降,去年已經降到了32%。我認為今后的十幾年,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占GDP的比重會進一步降到25%左右。也就是說國民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依靠內循環。

三是高標準的商品和要素循環的市場經濟體系。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商品市場已經實現了較高標準的市場循環體系。但是中國在要素市場方面,不管是要素的定價、要素的配置、還是要素的流轉,比較多的還是依靠政府在進行配置。今后十幾年,進一步推動要素市場的市場化發展,要素的配置和定價將更多地由市場決定,形成一個高標準的要素市場循環體系。

四是中國的產業鏈配套安全。今后這一個階段,中國產業鏈通過強鏈、擴鏈、補鏈使得我們全要素的產業鏈更多地依賴國內市場。過去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將轉化為一頭在內一頭在外的加工貿易,也就是說零部件原材料百分之七八十在國內,然后產品市場還是覆蓋世界。它的基本特征在產業鏈的分工上面還是開放的水平分工,讓世界最有能力,最有效力的企業加工各種部件。但另一方面這樣的水平分工產業鏈企業集群百分之七八十將垂直整合一體化,在中國國內形成加工制造的產業鏈集群。

五是作為內循環的第一動力也是中國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將有較大的提升。目前,中國老百姓可支配收入的規模占GDP的比重只占42%。共同富裕發展的邏輯下, 我預計在今后十幾年,會從42%逐漸上升到50%以上。由此,內循環的發展動力,經濟拉動的能力就更強了。

另一方面,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對外開放的國際循環也會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會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更寬領域的開放,更有力度的開放。這種開放特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中國的貿易政策將從過去幾十年以出口導向為主,轉變為既鼓勵出口,同樣鼓勵進口,讓中國老百姓分享世界商品發展的成果。

第二,在投資政策上,我們將從過去著力引進外資為主轉變為既鼓勵外資進入中國,同樣也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形成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平衡的狀態。

第三,中國的開放區域將從沿海開放為主為先,沿海先開放5年、10年,然后再把開放政策轉移到內陸地區轉變為東西南北中,東中西同步開放。

第四,中國的開放將從原來比較多傾斜于工業制造、建筑業、商業、房地產等轉變為寬領域、全方位、多渠道的開放,在金融、貿易、服務貿易、教育、衛生、文化等各個領域實現全面開放。

第五,中國的開放將從過去比較重視要素和流量的開放,轉變為制度和規則的開放。更注重營商環境的國際化、市場化、法制化,更多地參與WTO、各種FTA協議的討論,參與世界開放規則的制定。

總之,內循環、雙循環的體系是中國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發展的必然選擇,將使中國更高層次開放和更大力度發揮國內發展潛力,是中國走向世界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


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中國今后幾十年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入了30、60這樣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這項戰略目標的推進和實現,將使得中國在今后幾十年實現三個戰略性的,結構性的,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會使得中國的能源結構發生戰略性的、根本性的、顛覆性的變化。中國目前80%的碳排放是在能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炭發電,石化能源在一次能源向二次能源轉化的生產過程,產生了80多億噸碳。同時我們老百姓消費生活的過程,企業生產發展的過程也產生了20多億噸的碳排放。

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是能源生產和社會活動與碳脫鉤。一方面就是我們全部的電力生產要清潔能源化,不產生碳排放,這是一個巨大的能源結構調整。與此同時,老百姓生活中盡量用電而不用其他的石化能源,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也不消耗石化能源,用電力生產。也就是說能源生產去碳化,生活生產消費電氣化。只要做到這一條,那么我們碳中和碳達峰就能實現。

實現這個過程,會有上百萬億的清潔能源的投入,同時我們過去幾十年已經形成了幾十萬億資源裝備存量,其實是逐漸退出國民經濟的生產生活系統。這是中國能源結構的顛覆性的,根本性的,結構性的變化。

第二,在今后的幾十年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也將是中國國民經濟效益、國民經濟的質量極大提升發展的一個過程。

目前中國的國民經濟的效益質量盡管和過去幾十年相比有長足的進步,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還相對落后。比如中國GDP占世界17%,碳排放占28%。再比如,中國消耗了世界最多的資源,最多的礦石,當然也會造成比較多的污染,所以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源頭減量是一個重要發展前景。同時,我們還會使得國民經濟中,節能減排各方面也會有巨大進步。我們有個目標,2035年中國GDP的單位能耗趕上達到世界平均水平,2050年趕上歐洲、美國發達國家的單位能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國民經濟在5個層面上會發生進步。

第三,國民經濟運行的過程中,整個工藝流程會得到極大的結構性的提升技術進步。

第四,廢品回收過程就是節能的過程、減排的過程。中國廢品回收只占總生產量的10%左右,而世界發達國家一般都有40%以上的回收,所以中國廢品回收潛力很大。

第五,已經排放的廢氣、二氧化碳能夠固碳、能夠捕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浪货夹得好紧太爽了bl| 女人喷液抽搐高潮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国产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毛片国语| 久久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有人有看片的资源吗www在线观看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剧情原创麻豆国产|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国产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小浪蹄子嗯嗯水挺多啊|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激情五月婷婷色|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www.日韩精品| 日韩美女一级视频|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dy8888影院午夜看片|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00粉嫩馒头一线天萌白酱| 麻豆国产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真实乱xxxav| xxxx性视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免费中日高清无专码有限公司| 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日韩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可爱男生被触手入侵下面| 亚洲毛片基地4455ww|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